雏鹰论坛 发表于 2010-8-6 17:47:57

[2005.5月]苦难见证,视觉震撼——助学贵州行(图) (偶愚原创)

<P>一位卖花生小姑娘的诚朴与现实的艰难感染了我,触动了我,使我想起了贵州,五.一期间促成了这次助学之旅。 <BR><BR>  如果追根溯源,是一袋炒花生,把我从深圳带进了贵州深山区几十户贫穷农民家里的。记得2年前在贵州旅游的时候,经过遵义时,旅途疲惫的他买了一袋路边炒花生。摊主是位十来岁的小女孩,接过50元钱来说:“十块钱一袋,该找你四十。”她把口袋里所有的钱都掏出来,还是不够找,就让他等一下,她回家去拿。小女孩一转身,发现她没有穿袜子,而且穿的鞋也已经很破旧了,当时正值秋冬之交,山风颇有些穿透力,女孩穿着显得很单薄。当时不由怜悯之心由然而生,就说:“小妹妹,你回来。钱不用找了,你拿去买双鞋和袜子吧。”不料小姑娘却坚定地表示,不能平白无故要别人的钱。我被这位要强的孩子感动了,又问她为什么不去上学,“我很想上学,可是家里没钱交学费。” <BR><BR>  但这次从贵州回到深圳之后,脑海里除了贵州的美丽自然风光之外,给我留下更深刻印象的,却是那位辍学卖花生的小女孩。我在想:在这片为共和国作过贡献的红色土地上还有许多的贫困孩子,为了让那些家境贫寒的孩子能安心上学,自己应当做些什么?一天整理办公桌发现一份几天前的报纸上,有一则捐助贫困失学儿童倡议书,还有一些失学儿童名单。于是马上把电话打过去认捐。对方说,名单在报上公布当天,失学孩子就被深圳的热心人士一“抢”而空了。我因此受到启发:其实社会有很多热心人,都希望直接向贫困失学儿童提供帮助,可又不知道怎样才能联系上这些孩子,也就是说“供需渠道”没有沟通,自己应该想办法搜集到大量这样的信息资料,用适当的形式公布于众,开通救助者和受助者间的直通车和连心桥。 <BR><BR>  我上网输入关键字“救助贫困失学儿童”进行搜索,找到了大量关于社会各界救助失学儿童的报道,其中有一个专门帮助失学儿童的民间组织引起了我的注意。他们当中有在校大学生、企业家,公司白领和公务员等。爱心无界”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开始了贵州助学之行。 <BR><BR>  五一黄金周即将来临之际,我告别了家人,打点行囊踏上这片红色之路——革命老区遵 <BR><BR>  义助学之旅。 <BR><BR>  4.30出发,当大巴到达遵义已经是5.1黄昏,在历史名城作短暂休息 <BR><BR>  5.2日,来到遵义地区绥阳县,清晨8时许,和事先联系好的当地教育部门热心人士和学 <BR><BR>  校老师见面,在他们的引导下,我们开始走进山区,打车行程约40分来到温泉镇,访问到第 <BR><BR>  一家贫困孩子。 <BR><BR>  据了解,该县农村学校学杂费标准为: <BR><BR>  小学: <BR><BR>  1-2年级88元/学期,3-6年级99元/学期 <BR><BR>  初中:1-2年级151元/学期,3年级184元/学期 <BR><BR>  面对几十元至一百多元的学杂费,许多贫困儿童家庭却缴纳不起,孩子面临失学,面对 <BR><BR>  他们的彷徨,我对此进行了一一记录,希望能唤醒爱心,更多人士加入一帮一的行列中来。 <BR><BR>  个案一: <BR><BR>  温泉镇镇泰小学郑继莲(6年级)、郑小艳(4年级)、郑强(3年级),因为母亲嫌家 <BR><BR>  贫出走,全家靠体弱多病的父亲干农活为全家几口人糊口,全年家庭总收入不到1000元(含 <BR><BR>  自吃的粮食在内),姐弟三经常交不起学费。。。 <BR><BR>  姐弟俩 <BR>UploadFile/20064162085125523.jpg</P>
<P>家里唯一值钱的生产工具——一头瘦黄牛 <BR><BR><BR></P>
<P>UploadFile/20064162091896061.jpg</P>
<P>生活环境非常的简陋 <BR><BR></P>UploadFile/200641620135831567.jpg<BR>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05.5月]苦难见证,视觉震撼——助学贵州行(图) (偶愚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