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鹰论坛 发表于 2010-8-6 17:47:57

培育公民社会慈善理念的五项措施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5%" align="center" border="0">
<tbody>
<tr>
<td class="p1"><font id="Zoom">&nbsp; </font>
<p align="left">
<p><font face="Verdana">■ 施昌奎</font></p>
<p><font face="Verdana">&nbsp;&nbsp;&nbsp;&nbsp;&nbsp; 在中国,要培育建立公民社会慈善理念需从培育公民社会的公民意识、培育公民社会企业的“法人公民”理念、推进公民社会的基层社区慈善事业、构建公民社会广泛的舆论宣传阵地、建立公民社会的道德公约五方面做起。<br/><br/>培育公民社会的公民意识<br/>&nbsp;&nbsp;&nbsp; &nbsp; 公民意识是公民社会慈善事业的“孵化器”。要培育公民社会的公民意识,首先,要养成“负责任公民”的身份意识。相信自己的行为不仅可以决定个人的命运,而且还坚信个人行为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的人是一个“负责任的公民”;而给更多公民以这种信念的社会则是一个“负责任的社会”。公民社会就是由“负责任的公民”建立起来的“负责任的社会”。<br/>&nbsp;&nbsp;&nbsp;&nbsp;&nbsp; 其次,要树立普通公民的社会慈善观念。在美国,85%的慈善捐助来自于普通公民和家庭,可以说,美国的慈善事业是由社会普通人群支撑起来的。社会慈善是一种事业,更是一种现代社会观念,是根植于现代公民社会的观念,这种观念不同于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开仓放粮”、“粥棚赈济”等乐善好施的观念,它是一种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大众观念,捐赠者和被捐赠者具有同样的人格,在身份和地位上是平等的。<br/>&nbsp;&nbsp;&nbsp;&nbsp; &nbsp;第三,要弘扬慈善家的社会责任感。慈善事业要发展不仅需要普通公民和家庭的支持,更需要富人阶层的参与。要在富人阶层培育一种理性的财富文化观与财富责任观,形成“慈善为崇高的享受,回馈社会是成功的标志”的意识和风尚。<br/><br/>培育公民社会企业的“法人公民”理念<br/>&nbsp;&nbsp;&nbsp; &nbsp; 慈善事业要获得健康发展,培育富豪和普通人群的慈善理念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要培育公民社会企业组织的“法人公民”理念。企业成为“好公民”,是当代社会的一个新的理念,是企业内在的利益追求与外在的社会要求相结合的产物。目前,“法人公民”理念正在成为企业文化特别是大公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证明,企业的社会公益慈善活动完全可以帮助企业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包括激励员工工作热情、稳定和挽留优秀人才、建立稳定的客户、吸引更多投资,等等。<br/>&nbsp;&nbsp;&nbsp;&nbsp;&nbsp; “法人公民”理念涉及对公司责任中的经济责任与非经济责任相关性的认识,涉及公司的“长期、理性的自我利益”。在这种捐赠模式中,将自身利益与社会利益交织互惠,而不是断开和分离。所以,在工业化社会向后工业社会的行进中,完全从道义责任出发的慈善性捐赠动机已呈下降趋势,而将社会捐赠作为社会投资的动机显著上升。<br/>&nbsp;&nbsp;&nbsp;&nbsp;&nbsp; 这种互利型的公司捐赠模式体现了公司“好公民”的慈善文化,它鼓励公司进行慈善投资。慈善投资的含义不是狭义的经济概念,而是不排除经济涵义的社会投资。公司通过资助那些引起政府和非营利机构关注的长期项目,如教育改革、艾滋病防治等,在社会问题的解决中发挥领导者的作用。它导致公司首次用慈善事业来支援公司真正的目标运用。除了现金,公司还向非营利部门提供管理建议、技术和通讯支持,以及志愿者雇工团队。它资助社会公益事业的资金不仅来自慈善预算,还来自商业部门,如营销和人力资源部门。在项目实施中,公司和非营利部门形成了战略联盟。公司在达致商业目标的同时,以重要参与者的身份出现在促进社会变革的社会活动中。<br/>&nbsp;&nbsp;&nbsp;&nbsp;&nbsp; 公司慈善已经成为将公司与社会的各种相关利益人紧密联系的一个市场,公司通过自由选择和互利方式组织社会捐赠,既扩大了公司自己的关系网络也扩大了社会的关系网络。正是透过慈善投资、互利互助的方式,使得公司慈善产生了一种影响、激活或抑制资源分配的导向力量,这种力量对于社会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公司慈善本身。这是因为,公司是20世纪工业时代以来最为强大的非政府的社会法人组织,它遵循市场竞争法则以优胜劣汰为生存方式维护着社会公正与自由,公司的这种社会价值观和社会行动本身已经成为一个世纪以来维护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br/><br/>推进公民社会的基层社区慈善事业<br/>&nbsp;&nbsp;&nbsp; &nbsp; 公民社会的基础是社区,社区慈善是公民社会慈善的神经中枢。因此,只要把基层社区的慈善事业这篇文章做好了,公民社会的慈善事业就有了基础和保障。目前,中国的各个社区都存在民间自发组织的慈善活动,有的还开展得轰轰烈烈,比如说,中国亦庄格林小镇社区的慈善模式就很有特色。我个人认为,北京亦庄格林小镇社区慈善模式所走的民间基层路线、快乐路线和“从娃娃抓起”的做法是值得推广的。公民社会的慈善必须从“从娃娃做起”、必须“从平民做起”、必须“从快乐做起”。<br/><br/>构建公民社会广泛的舆论宣传阵地<br/>&nbsp;&nbsp;&nbsp; &nbsp; 公民社会倚重的舆论宣传阵地是网络空间、大众媒体和劝善书籍,注重的是网络放大效应、明星影响效应和宗教教化效应。所以,要构建公民社会广泛的舆论宣传阵地,就必须占领网络空间、大众媒体和劝善书籍的“制高点”。<br/>&nbsp;&nbsp;&nbsp;&nbsp;&nbsp; 首先,要充分运用网络空间,将慈善理念贯穿给广大市民阶层,特别是要开发适合青少年在线阅读的网络作品,从而建立健康的公民社会网络慈善体系。在这个体系中,人们可以很容易地寻找到需要帮助的救助对象,也能很容易地筹集到更多的善款,还能随时征集到足够多的志愿者。<br/>&nbsp;&nbsp;&nbsp;&nbsp;&nbsp; 其次,要在媒体上塑造各类慈善明星。明星的影响力是无穷的,明星的慈善行为对公民社会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公民社会是一个崇尚明星的社会,明星的影响比政府的宣传来得更加直接,更加有效。<br/>&nbsp;&nbsp;&nbsp;&nbsp;&nbsp; 第三,要精选善书,弘扬善意。宗教教义中慈善理念的诠释很重要,我们要把宗教教义中关于慈善的条款集结成册,出版发行,弘扬善意。另外,一些经典的“劝善”学说和书籍也要开发出来,供公民社会的公民选用。<br/><br/>建立公民社会的道德公约<br/>&nbsp;&nbsp;&nbsp; &nbsp; 公民社会的道德公约与全社会的道德公约是不一样的。全社会的道德公约是由政府主导的,并在公民社会、经济社会和政治社会三个领域同时推行的文明道德,是政府以德治国的道德大法。而公民社会的道德公约则仅限于在公民社会中推行,是由公民社会自发形成的自律性道德公约,是国家道德大法下的“小法”。公民社会的道德公约法虽小,但作用却非常大,因为它主导着公民社会中绝大多数公民的行为准则和方式,是公民社会的“潜规则”。目前,中国的公民社会道德公约尽管在现实中存在,但还没有完全“显性化”,使得一些公民很难掌握和理解,所以,建立公民社会的道德公约对慈善理念的形成非常重要。<br/>&nbsp;&nbsp;&nbsp;&nbsp;&nbsp; 本文作者为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管理研究所副所长<br/>&nbsp;&nbsp;&nbsp;&nbsp;&nbsp; 来源:公益时报</font></p></td></tr></tbody></table>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培育公民社会慈善理念的五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