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份感动
“王老师,你的包!”
叫声把刚从邮局储蓄所门口走过的我拽了回来。若是以前,我的目光一定扫描在我刚走过路上,因为潜意识里“包”是维持我生活与生存的“钱包”。可是今天我不看地上,而是径直走进了储蓄所,因为一段时间以来我习惯了这个叫声,也习惯了接过邮局工作人员透过门缝递出来的那一包包“沉甸甸”浸润出“爱意”的“书包”!
学生盯着我拿着相机与“包”走进教室,把“包”放在讲台上。我试图想把这“包”和学生那期待的眼神在相机中完美的结合起来,但是教室的光线很暗,相机的闪光灯没有带在身边,在穷尽了不少办法之后,“包”只好被我拿到了教室外边的走廊上,靠着那雄壮巍峨的大山,在留下了“爱”的“证据”后,“包”又被放在讲台上。这段时间里学生没有说话,教室里很静,只是用眼睛跟随着我的手,那眼睛里有的是迫切地想知道“包”里能给他们的惊喜!
惯例,这已经习惯成了惯例!我把“包”看了个遍,但只看到了“江西赣州黄金机场”的字样,其它的一无所获!学生知道我想得到什么,他们的眼睛和我的眼睛一样随着“包”的转动而转动,他们也和我一样想知道“包”的背后是谁在关爱着我们,但是我们失望了,我们“一点”那怕是“一丁点”也没有发现。
我们没有放弃,学生和我屏住呼吸打开“包”,试图从这“包”中寻找答案。真的,这时的教室静悄悄的,没有一丁点声音,静得令人窒息,真是一棵针掉在地上,我相信大家都能听见那清脆的金属响声。就在这静悄悄中“包”被打开了,一本、两本、三本……书放在了讲台上。学生和我的目光还留在“包”中,我们仍然想找到一点什么“东西”,但是除了一张“邮寄需知”还紧紧的帖在包书用的牛皮纸上,我们仍是一无所获!
我们不甘心!前排的学生把牛皮纸拿了过去,仔仔细细再翻了个遍。我则试图想从书中能得出一个答案。封面、扉页、封底、“哗啦啦”的翻,一本、两本……通通翻了个遍,一点痕迹也没有!不禁埋怨这位“朋友”:书买回来难道你就不作个这是私有物品的记号?!
能找的都找了,能想的都想了,就差我变成“国家安全局的特工”对这书进行特殊修理了!
我对学生说:“这,是一份感动!”
感动迷漫在教室,笼罩着我和我的学生!我们在这感动中沐浴,洗涤心灵!
讲台上的我尽可能的用平静的语调讲述着这一份份不平静的感动,学生静悄悄的,已完全被“爱”和“感动”浸湿了,从那专注的眼神和微微发红的眼睛我再次读懂了什么是“感动”。
平常性格内向言语不多我不知怎么了,今天语言变流畅了,辞藻变丰富了,仿若我就是一个一呼百应、口若悬河、极富感染力的演说家;学生也比平日里要乖巧,静静的,着魔似的感受着这份“感动”。时间也似乎偏偏和我们作对,竟然那么快地飞走了,更有那“可恶”的铃声“叮叮铃铃”打断了我和我的学生在“感动”中的沐浴!
这,是一份感动!
欢迎光临 西部雏鹰公益社区 (http://bbs.gdcy.org/)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