ҳϵҪ°汾 Adobe Flash Player

ȡ Adobe Flash Player

西部雏鹰公益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52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让爱一如既往

[复制链接]
1#
匿名  发表于 2010-8-6 17:47:57

让爱一如既往

 构建爱心人士与贫困生的和谐关系

文/林永

题来源——
孙俪爱心事件

    12月初,孙俪爱心事件在网络媒体上被炒得沸沸扬扬,主要内容为影视女明星孙俪突然断绝与她受助的学生的关系,导火线是孙俪了解到她一直资助了几年的贫困生不但申请了助学金,还同时接受着另外一位好心人的资助,并且以一个贫困生的身份每月花销生活费500元。但受助生却另有说法。当这个事件被有心人爆出来后,立即成为众媒体和网友争论的焦点,他们纷纷发表各自的看法。

    笔者接触贫困生资助工作有一年多时间了,并且到目前为止仍然在做这项工作。针对孙俪爱心事件引发的爱心人士和贫困生矛盾问题,笔者采访了一些西部计划志愿者、当地义工以及接触贫困生资助工作的老师等,一起探讨在资助贫困生过程中,资助人和受助人之间可能产生矛盾的原因以及建议,也希望抛砖引玉,引起全社会对这些现实问题的关注。

他们为什么会产生矛盾?

原因之一:相互之间联系少
    曾经在百色做过西部计划志愿者、现在在某高校担任辅导员的张老师说,双方产生矛盾的主要原因是资助人和受助人两者之间的联系、沟通不够。他说,他所在的服务县,西部计划志愿者都在努力家访,在为当地的贫困生寻求资助方面做得很到位,每年都有很多贫困学生因此获得外界的资助,特别是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热心人资助了贫困生的生活费、报名费等。但是当时的志愿者工作有些不足,就是首次家访做得比较多,回访做得比较少,所以很多时候让受助学生与资助人联系的督促工作主要就落在班主任或者任课老师的身上;但是有些班主任或任课老师因为忙或者是不太熟悉贫困生资助工作而将督促学生经常写信给资助人的事情淡忘了,所以导致资助人对受助的学生的情况都不是很了解。当然这也是一般现象,因为获得资助的贫困生比较多,但是志愿者人数有限,所以没有做到经常回访也是可以理解的。希望以后可以健全机制,确保学生主动地、经常地和资助人联系,保持一定的沟通,尽可能避免资助人与受助人产生矛盾。
    张老师说,经过了解,他所在的服务县最近就发生了一起类似的事情,资助人从南宁赶来学校看望受助的贫困生,但是受助的学生看到资助人后一直都不说一句话,结果让资助人有些生气,差点就不再资助该生而转为资助其他的贫困生了。虽然说可能是因为受资助的学生面对生人比较害羞,资助人生气也可能不对,但是面对曾经资助了自己几年的“恩人”,受助人至少还是应该说一句“谢谢”。
    在西部雏鹰助学网做义工的黄先生也赞同:沟通不够是两者之间产生矛盾的主要原因。部分资助人觉得:他资助了人,钱按时寄出去了,有时一年半载也没有消息,或多或少会影响心情。这不能说资助人的心态不对,但是了解自己资助的贫困生的学习、生活进度还是有必要的。因为不可能老跑到受助学生那里去了解情况,所以当地的义工和志愿者就应该起到桥梁的作用,沟通两者之间的关系,当然受助学生的老师也应该帮忙。

原因之二:学生个人和学校的问题
    已经做了5年贫困生资助工作的黄老师说,除了沟通不够的问题外,学生个人和学校的问题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黄老师通过与当地的西部计划志愿者一起,共同为他任教的初中的贫困生寻求资助,目前已经让60多名贫困生获得了外界的资助。黄老师从一个学校转到另一个学校,学生变了,但是资助的工作没有变,现在他已经成为当地志愿者的“好大哥”。用他的话说是:学生的心态很重要。
    他觉得,受资助的贫困生心态不端正,就不懂珍惜别人无偿赠予的爱,反而把这种无偿赠予看作是个人应得,以致产生了对资助人的依赖。这是一个非常错误的倾向。虽然有一些好心人的资助心理具有盲目性,可能是凭一时冲动,可能在资助一段时间之后就不再资助了,但是大多数的资助人都是以养花人的心态对待孩子的。希望尽最大的努力,帮助孩子完成学业,最终学有所成,是资助人最希望看到的。贫困生在无偿接受好心人的资助时,产生依赖心理我们也可以理解,因为他们毕竟还是小孩子,难免被金钱物欲所左右。还有,学校在操作具体的资助款或资助项目时,必须注意掌握学生的具体情况,因为很多的资助人或者资助项目都希望可以资助思想品德好、学习好的学生,但是那样的学生毕竟是少数的,而且不一定就家庭贫困。我就遇到过有个学校的一个学生,在一个学期内就获得各项资助款、助学款达1万多元,这个学生仅仅是初中生,家庭也并不是特别贫困,却同时接受了国家项目、社会团体和个人的资助款。因为他思想品德好,学习好,所以学校就把这些都给了他,这是很可悲和很浪费的事情。另一位准备加入当地义工行列的老师也说,学校在操作资助款的时候确实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那些大批量资助的,都没有什么针对性,一般都是学校向班主任分配名额,然后班主任叫学生自己填表就行了,有时名单都不公示,而且很多时候都是直接扣除费用,有时还通知家长直接过来取款,这样怎么能保证资助善款用在实处?学校内部时常都有捐款活动,但是最终款项去哪里了,很多时候大家都不会知道,就是说这方面的制度还不够完善。
    笔者牵线资助的贫困生中,其中有一位学生就避开我直接和资助人写信联系想要一台电子词典,资助人也同意给予,当我了解情况后立即制止了。笔者认为以学习英语为借口要一部价值近200元的电子词典对一个西部地区的贫困生来说有些过头了,完全可以买一本辞典来学习。事后该学生也向我和资助人道歉,表示以后不再提非份的要求。一位在柳州融水县的志愿者对此表示理解,他认为,在生活艰辛的情况下,即使是成人有时也难免做出无奈的违背良心的举动,更何况是孩子。笔者认为这句话很宽容,应该对孩子的一些想法表示理解,但是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实不恰当。

我们可以做得更好

建议一:加强了解、沟通,保持联系
    有部分资助人对与受助人保持一定的联系不太看重,说“没有关系,也不用与我联系,只要他确实过得好就行了”、“是自己曾经教过的学生,我放心”。但是大部分的受访者都建议:要加强资助人和受助人之间的联系,同时要充分发挥当地义工、志愿者的桥梁沟通作用。
    受访者张老师说,就算是当地义工或志愿者深入学生家中了解,也不能很好地掌握他们的具体情况。因为志愿者们在家访过程中确实遇到过学生或者是家长隐瞒事实的情况,毕竟受资助可以得到切实的好处。所以在家访的时候除了向学生和家长了解情况外,还可以向附近的村民了解情况,这样掌握的材料一般就比较真实了,同时还可以通过学生的同学和老师来了解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全面衡量一个学生,以确定是否资助。
    义工黄先生也说,在确定资助后,当地的义工或志愿者可以先给贫困生一个贴有邮票的回邮信封,交给班主任或任课老师,让其督促学生首先写信感谢资助人的热心资助,同时义工、志愿者还要经常与老师沟通,了解学生的情况,及时向资助人汇报;同时向资助人说明,在收到学生的信以后一定要及时回信,并附上回邮信封,这样两边督促,就可以让资助人和受助人保持一定的信件沟通了。
    仍在开展志愿服务的志愿者小文也建议,可以由团委、妇联出面,与当地的邮局合作,制作以感谢为主题的节日卡,然后让学生寄给资助人,资助人在收到这样的贺卡后一定很高兴,这也是一种增进两者沟通的可行方法。
建议二:加强学生教育,完善学校制度
    很多的受访者都表示:应该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
    广州的义工秋烨说了一段很有意义的话:“我觉得应该关注受助人的心理。我们在给予物质帮助的同时,还要让受助学生明白在困苦中如何活得快乐、活得自信、活得有尊严,让他明白给予帮助只是帮助他一把,长贫难顾,人生的路还要靠自己走,否则,真的可能是爱之足以害之。”
    笔者也认为,如果因为对受助人的资助,结果让孩子产生了伸手要的心理,对孩子以后的成长很不利,所以应该加强对孩子的教育,让他们懂得给予是无偿的,是应该代代相传的。就像通过我获得资助的一名学生说的:“我长大了也要做像哥哥你这样的志愿者,帮助好多好多的人,让他们都可以读书。”那个贫困生当时还是初一学生,能够这么想,让我很欣慰。
    针对学校制度不完善、操作资助款或资助项目时出现问题的情况,张老师建议:可以由学校和义工或志愿者共同建立一个贫困生的档案或数据库,里面包含了学校所有的贫困生,然后组织老师、村干部、义工、志愿者定期去家访,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家境好转的要及时删除,确保档案及时更新。这样还可以随时显示贫困生哪些已经得到资助,哪些等待资助,在操作资助款项时就好办了。同时一定要做好受资助贫困生的公示工作,确保资助工作的公平、公正、公开。

黄老师还提到一点,就是在开展家访工作时,应当充分发挥当地义工和志愿者的作用,因为他们一般和当地及学校没有利益关系,操作起来能够更为公平。
建议三:做好平台建设
    黄老师在提到贫困生资助的时候提到了资助平台的建设问题,就是要搭建一个诚实守信、纪律严明的贫困生资助平台。据笔者了解,在百色和广西比较出名的开展贫困生资助的平台主要有两个,一个是由首次到百色市田阳县开展志愿服务的志愿者们创建的民间义工团体——心守家园(www.you2v.com),另一个同样是民间的义工团体——“为了大山里的孩子”西部雏鹰助学网(www.helpxb.com)。
    为了深入了解平台的建设情况,笔者特地就孙俪爱心事件采访了“心守家园”的资深义工简简,她的第一句话就是:这个问题是无可避免的。一说起资助,“简简”滔滔不绝。简简认为:孩子成长的环境和他周边大人的引导,让孩子失去正确的判断力,连我们大人都容易产生依赖思想,更何况孩子?资助人把钱给孩子,并且能和他通信交流,给他正确的引导、平等的交流,让孩子知道和理解今天得到资助的真正意义,或许能从某种程度上减少一些我们不愿意看到的事情。但我想,孩子多半是纯真善良的,我相信,他们的本意并不是贪婪。有很多资助人在资助初期,给孩子无比的温暖:你有什么困难要告诉我啊,有什么需要对我说啊,我们会帮你解决的。孩子们信以为真,所以,可能是那样才会发生孙俪爱心事件吧。
    简简说,我们作为义工,作为志愿者,就是给资助人提供正确的资助方式,很多内容都在“心守家园”的资助确认书里说明。我们要提供更多的信息,让孩子和资助人的关系不仅仅是停留在付出钱和得到资助款的关系。我们能做的,就是牵线和搭桥,一线的志愿者将孩子们的真实情况积极回应给资助人,鼓励孩子和资助人通信;二线的义工则定期保持和资助人的联系,让他们在遇到资助的困惑和失败的个案时不至于对整个爱心事业失望,对志愿者和受资助的孩子失望。我们“心守家园”上传的资料要求是当地的志愿者家访后掌握的第一手资料,不管谁提供的名单,都必须经过“心守家园”正式或实习义工的实地核访。之所以对本地志愿者老师有所保留甚至限制权力,就是考虑到他们在本地的人情关系等,而“心守家园”大多数都是外来的志愿者,基本上都能对自己所家访资料的真实性负责。这也是几年来“心守家园”得到众多资助人信任的原因,并且我们也鼓励有条件的资助人进行实地回访,也要求每年新来的志愿者们对之前的资助个案进行回访,尽最大的能力通过一些近乎“不近人情”的规则和要求来避免产生这些现象。我还是很相信,我们99%的志愿者都是值得信任的。如果发生了不愉快的事情,让某一个资助人对爱心事业失去信任,损失的不仅仅是某个孩子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得不到资助款,而是会让善良和爱心的人们从此失去对爱心事业和爱心团队的信任和期望。当纯真的爱的信念受到了打击,从此世界会多了一个冷漠的人或是一个冷漠的群体,这绝对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给孩子经济的援助很重要,但给孩子正确的人生观也同样重要,这个不是孩子的家长、老师、资助人和志愿者其中某一个人可以担待的。我想,我们更需要的是德化教育,而我们或许可以通过写信交流来引导孩子。最后,简简还补充了一句:作为义工,我一直在努力做到我所能做到的最好,虽然到目前,我做得并不好。

笔者从开始接触贫困生工作开始就开始接触简简,她利用业余时间做“心守家园”的义工,现在已经是该义工团体的核心人物之一。通过简简滔滔不绝的话语,我们也看到了贫困生资助工作的前景和希望,因为我们看到了贫困生资助的平台建设正在不断完善。笔者和其他志愿者们都相信,只要大家共同努力,共同关注贫困生,贫困生资助工作的问题将越来越少,这项事业也会越来越发展、壮大。

小辛
    一直和一些志愿者保持联系,也常常为他们的奉献精神所感动。但是,编完该文,还是再次感动。因为他们除了牵线搭桥,更致力于完善资助的办法。 虽然孙俪爱心事件的热议已经过了,媒体也冷了。但是,对于爱心资助这件事情,是早已开始而远还没有结束的。我们可以做得更好。所有的人,都可以参与到这件事情来,为之奋斗不息、为之摇旗呐喊。让我们的爱和希望,醍壶灌顶每一个人,让世界温暖如春。我相信,爱,一如既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西部雏鹰助学网 ( 粤ICP备14013758号-1 )

GMT+8, 2024-5-5 12:30 , Processed in 0.068043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